安全公司报告
ICS 65.020.01 B 000 45 5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CCS DBB45/T 240 03—2021 陆生 生野生 生动物物疫源 源疫病监测站站建设 设 管管理规 规范 Speecificatiion for the t consstruction n and man nagementt of terr restrial epidemic diseas w wildlife se monito oring sttation 2021 - 11 - 27 发布 发 广西壮 壮族自治区 区市场监督 督管理局 1 - 25 实施 实 2021 - 12 发 布 前 言 — DB45/T 2403 2021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提出、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与疫源疫病监测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阙腾程、廖宏俊、黎德丘、陈盘余、黎寿生、吴嫒琼、何梅红、李英姣、张敏、 曾鹏、刘利玲。 II DB45/T 2403—2021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建设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建设管理的术语和定义、主要功能、规划建设和管理等 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区内各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的建设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 terrestrial wildlife of epidemic focus 3.2 携带并有可能向人类、饲养动物传播危险性病原体的陆生野生动物。 陆生野生动物疫病 terrestrial wild-borne infectious diseases 病。 在陆生野生动物间传播、流行,对野生动物种群构成威胁或可能传染给人类和饲养动物的传染性疾 3.3 疫源疫病监测 terrestrial wildlife borne diseases monitoring 在监测陆生野生动物物种种群中发现行为异常或不正常死亡时,记录并上报信息、采样检测、报告 结果、应急处理的全过程。 3.4 疫源疫病监测站 terrestrial wildlife borne diseases monitoring station 3.5 国家、省、市(县、区)三级从事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和防控工作的机构。 疫源疫病监测标准站 terrestrial wildlife borne diseases monitoring standard station 3.6 在现有的疫源疫病监测站基础上,按照行业规范的标准进行建设管理和考核的监测站。 野外监测观测点 field monitoring site 3.7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在其管辖区内设置的用于长期观测野生动物种群异常情况的地点。 重要监测区域 major monitoring area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在其管辖区内,根据野生动物物种分布、习性及生境特点,以及曾经 是否发生过疫病、陆生野生动物与人类、饲养动物活动密切接触等情况,所确定的需要重点监测的区域。 1 — DB45/T 2403 2021 3.8 巡查路线 patrol route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在其重要监测区域内设置的用于定期巡查野生动物异常情况的固定 路线。 4 监测站基本职责 4.1 广西壮族自治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管理总站 管理全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汇总与上报全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信息,制定全区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规划。 4.1.2 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调查和风险评估、技术培训、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 4.1.3 指导全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和防控工作。 4.1.4 完成国家和自治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管理机构交办的任务。 4.1.1 4.2 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开展辖区内的日常监测巡护、信息汇总、信息分析及上报等工作。 拟定辖区内监测工作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 落实辖区内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工作。 开展辖区内野生动物本底资源调查、迁徙规律、疫病发生规律的科学研究及技术推广工作。 开展辖区内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知识的科普宣传。 完成国家及自治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交办的任务。 4.3 自治区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 4.3.1 4.3.2 4.3.3 4.3.4 4.3.5 任务。 开展辖区内的日常巡护,发现异常情况,报告监测信息,采集、送检样品。 落实辖区内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工作。 开展辖区内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动态变化及有关技术推广等工作。 开展辖区内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知识的科普宣传。 完成自治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及市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管理机构交办的 4.4 市(县、区)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 4.4.1 4.4.2 4.4.3 辖区内的日常监测巡护、信息汇总、信息上报等工作。 落实辖区内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工作。 完成市、县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管理机构交办的任务。 5 监测站建设 5.1 建设原则及标准 5.1.1 建设原则 各级监测站应按照“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区域统筹,突出重点”的原则,充分结合管辖区内野生 动物的分布、生境特点、候鸟迁徙路线等因素,科学合理设置监测网络。 2 DB45/T 2403—2021 5.1.2 建设标准 各级监测站应制作所属监测网络建设示意图,标明野外监测观测点、重要监测区域、巡查路线、重 要监测物种分布等内容,设置标准不低于附录A中的A.1的规定。 5.2 信息共享平台 各级监测站应按照“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区域统筹,突出重点”的原则,充分结合管辖区内野生 动物的分布、生境特点、候鸟迁徙路线等因素,科学合理设置监测网络。 5.3 人员队伍建设 5.3.1 人员要求 各级监测站应配备一定的专职监测员和兼职监测员,专职监测员为监测站工作人员,应具备中专以 上学历或有三年以上林业工作经历,并经岗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兼职监测员为监测站聘请的林业系 统内职工或当地群众,经过监测站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5.3.2 人员配备标准 各级监测站人员配备标准不应低于附录A中的A.2的规定。 5.4 物资保障条件建设 5.4.1 业务用房 各级监测站根据自己财务和物力等条件建设业务用房,业务用房符合经济、适用、安全、卫生等要 求。其主要包括:办公用房、实验室用房、档案资料用房及物资储备用房。各级监测站业务用房的配置 标准不低于附录A中的A.3的规定。 5.4.2 仪器设备 各级监测站应配置野外监测,样本采集及保存、实验室监测及信息传递等设备。各级监测站根据实 际工作需要自主确定仪器设备的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配置标准不应低于附录B的规定。 5.5 站容站貌 5.5.1 牌匾规格 各级监测站应正式挂牌,名称为“XXX(地名)XX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标牌选用木质或 铜质材料,木质牌匾规格为25 cm×200 cm,底色为白色;铜质牌匾规格为40 cm×60 cm,字体采用黑色、 宋体,字体大小和间距科根据牌匾规格适当调整。 5.5.2 资料展示 各级监测站应在相应的对外公开的场所场地,展示监测站职能、职责、规章制度及规划等资料,有 条件的站点应积极制作并向公众展示图画、图表等科普宣传资料。 5.5.3 卫生条件 各级监测站应在站内院内因地制宜进行绿化美化,保持站内墙面干净,地面清洁,窗明几净,整体 大方得体,干净卫生。 3 — DB45/T 2403 2021 6 监测站管理 6.1 组织领导 6.1.1 站点设置 国家级、自治区级及市(县、区)监测站的设置应获得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的批准。 6.1.2 管理模式 监测站实行属地管理、层级负责的管理原则。各级监测站实行“监测站―观测点”二级或“监测站 ―监测点―观测点”三级管理模式,监测站下属的监测点根据主要任务分为管理类、预警类监测点。 6.1.3 归属及监督 各级监测站由其所属林业主管部门直接领导,业务上接受上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管理机构或野 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6.2 规章制度建设 6.2.1 管理制度 各级监测站应建立健全监测信息收集报告制度、监测信息保密制度、节假日应急值守制度、责任追 究制度,设有初检实验室的监测站应明确检测员岗位职责、实验室及应急物资管理、资金管理、项目管 理、实验室管理及绩效考核等工作制度。 6.2.2 应急预案 各级监测站应编制突发重大野生动物疫情应急预案,适时开展应急演练,应配备应急物资不低于附 录C的规定。 6.3 绩效管理 6.3.1 岗位管理 各级监测站应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建立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按岗定酬的用人机制。 6.3.2 考核指标 各级监测站应加强人员绩效管理,应细化职责分工并制定一套具体可行的考核量化指标。 6.3.3 考核方式 各级监测站应根据具体的考核量化指标,对监测站全体人员的绩效进行考核,考核应使用自评、互 评及上级考评等方式来进行。 6.3.4 奖惩与处罚 各级监测站应根据考核结果,对成绩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同时应对工作玩忽职守、不合格的人员 进行问责处罚。 6.4 科研项目管理 4 DB45/T 2403—2021 6.4.1 项目分类及负责 各级监测站应积极申报科技攻关、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技术示范与推广等有关科研项目,对 立项的项目要实施分类管理,并明确实行项目主持人为主的负责制。 6.4.2 项目过程 各级监测站应做到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 档案入卷的全过程进行管理。 6.4.3 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向监测站提供一套完整的技术档案资料,其内容应包括:项目申请 书、任务书、年度进展报告、论文、验收材料、鉴定材料、奖励申报材料等。 6.5 科普宣传 各级监测站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宣传活动,宣传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林业部门在 防控重大动物疫情中的职责,宣传野生动物保护和野生动物疫病防控的科学知识。 6.6 应急物资管理 6.6.1 物资储备管理原则 各级监测站应按照“规范购置,保证质量,按需储备,专业管理”的原则对应急物资进行管理。 6.6.2 储备物资质

pdf文档 DB45-T 2403-2021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建设管理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5-T 2403-2021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建设管理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45-T 2403-2021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建设管理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45-T 2403-2021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建设管理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0 02:21:4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