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827978.X (22)申请日 2022.07.13 (71)申请人 电子科技大 学 地址 611731 四川省成 都市高新区 (西区) 西源大道 2006号 (72)发明人 李西峰 谢永乐 彭礼彪 毕东杰  刘畅  (74)专利代理 机构 电子科技大 学专利中心 51203 专利代理师 陈一鑫 (51)Int.Cl. G06F 30/18(2020.01) G06F 30/20(2020.01) G06N 7/00(2006.01) G06F 113/04(202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计算相互依存电路网络容错性能的方 法 (57)摘要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相互依存电路网络 容错性能的方法, 相 互依存电路网络的容错性、 鲁棒性及可靠性领域。 大多数依存网络在现实世 界中并不脆弱。 因此, 为了找到更精确的模型来 说明实际级联 故障的机制, 深入确定容错分配与 相互依存网络鲁棒性之间的关系, 从而解决计算 相互依存电路网络容错性能的问题。 通过本发明 计算的联合电路容错性能, 实时改变电路结构或 电路中节点能力, 最大化联合电路的容错能力, 增加联合电路的鲁棒 性和稳定性。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CN 115292859 A 2022.11.04 CN 115292859 A 1.一种计算相互依存电路网络容 错性能的方法, 该 方法基于以下基础: 第一: 节点依存是分层的, 即如果节点a的行为部分受另一个节点b的影响, 那么称节点 a部分依存于节点b; 另一方面, 如果节点a的行为完全由节点b控制, 则称节点a完全依存于 节点b; 第二: 网络中的每 个节点都具有容 错性; 第三: 网络中的每 个节点具有不同的容 错能力; 第四: 节点的容 错能力与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密切相关; 第五: 节点的度与其容错性相关, 这种关系分为三类: 正相关、 负相关和随机相关, 正相 关表示高度的节点意味着 高容错能力, 低度的节点意味着低容错能力; 负相关表示高度的 节点意味着低容错能力, 低度的节点意味着 高容错能力; 随机相关表示度与节点的容错能 力之间的关系是随机的; 该方法包括: 步骤1: 计算电路A和电路B的度分布母函数; G0A( ξ )=∑kPA(k)ξk G0B( ξ )=∑kPB(k)ξk 其中, PA(k)表示电路A的节点度分布, PB(k)表示电路B的节点度分布, ξk表示第k个节点 变量; 计算电路A和电路B的底层分支过程 生成函数, G1A( ξ )=G′0A( ξ )/G′0A(1) G1B( ξ )=G′0B( ξ )/G′0B(1) 其中, G1A( ξ )表示电路A的底层分支过程生成函数, G1B( ξ )表示电路B的底层分支过程生 成函数, G ′0A( ξ ), G′0B( ξ )分别表示G0A( ξ )、 G0B( ξ )关于ξ 的一阶导数, G ′0A(1)、 G′0B(1)分别表 示G′0A( ξ )和G′0B( ξ )在 ξ =1时的函数值; 步骤2: 在电路A和电路B中随机选择一个节点开始, 计算电路A和电路B的最大连接分支 的体积; (1)电路A和电路B中节点的度与其 容错性正相关时; 步骤2.1.1, 通过如下两式联合计算电路A和电路B中随机选择一条链路出现最大连通 分支的概 率; 其中, RA、 RB表示电路A、 电路B中随机选择一条链路出现最大连通分支的概率, p[1 ‑G1A (1‑RA)]、 p[1‑G1B(1‑RB)]表示电路A、 电路B从随机选择的节点开始随机选择的链路导致电 路A出现最大连通分支的概率, 表示从电路a中随机选择的节点开始 随机选择 的链路导致电路A出现最大连通分支的概率, α表示当前电路节点的容错能力, 电 路a属于电路A, 上标*表示可达极大簇的随机边, p[1 ‑G0A(1‑RA)]表示与给定节点相依的节 点的生存概 率;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5292859 A 2其中, kmax表示对应电路中节点的最大阶数, p(k)表示度为k的节点出现的概率, 表示 随机选择的节点的度, <k>表示平均度数; 步骤2.1.2: 计算电路A和电路B的最大 连接分支的体积; 其中, p[1 ‑G0A(1‑RA)]表示与给定节点相依的节点的生存概率, 表 示与随机 选择节点相依的节点的生存概 率; (2)电路A和电路B中节点的度与其 容错性负相关时; 步骤2.2.1, 通过如下两式联合计算电路A和电路B中随机选择一条链路出现最大连通 分支的概 率; 步骤2.2.2: 计算电路A和电路B的最大 连接分支的体积; (3)电路A和电路B中节点的度与其 容错性随机相关时; 步骤2.3.1, 通过如下两式联合计算电路A和电路B中随机选择一条链路出现最大连通 分支的概 率; RA=p[G1(1‑RA)]·[1‑G0(1‑RB)]+p·α [1‑G1(1‑α RA)]·G0(1‑RB)·(1‑p) RB=p[1‑G1(1‑RB)]·[1‑G0(1‑RA)]+α [1‑G1(1‑α RB)]·{1‑p[1‑G0(1‑RA)]}·(1‑p) 步骤2.3.2: 计算电路A和电路B的最大 连接分支的体积; SA=p[G0A(1‑RA)]·[1‑G0B(1‑RB)]+p·[1‑G0A(1‑α RA)]·G0B(1‑RB)·(1‑p) SB=p[1‑G0B(1‑RB)]·[1‑G0A(1‑RA)]+[1‑G0B(1‑α RB)]·{1‑p[1‑G0A(1‑RA)]}·(1‑p) 步骤3: 将步骤2计算得到的电路A和电路B的最大连接分支的体积相加与阈值相比较, 大于阈值则认为电路A和电路B的联合 容错性能差, 否则容 错性能好。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5292859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计算相互依存电路网络容错性能的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计算相互依存电路网络容错性能的方法 第 1 页 专利 一种计算相互依存电路网络容错性能的方法 第 2 页 专利 一种计算相互依存电路网络容错性能的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8:47:1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