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80 B 13 备案号;56996-2017 江 DB32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2/T 3345—2017 气候过渡地带土壤酸化防治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ransition zone climate soil acidific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12 - 01 发布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1 - 01 实施 发 布 DB32/T 3345—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淮安市耕地质量保护站提出。 本标准由淮安市农业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淮安市耕地质量保护站、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用钊、史云国、宋文萍、刘嫄、周杨、张钦。 I DB32/T 3345—2017 气候过渡地带土壤酸化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候过渡地带大田作物土壤酸化防治中酸性指标、检测方法和防治技术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气候过渡地带土壤酸化防治技术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118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NY/T 1121.2 土壤检测第2部分:土壤pH值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气候过渡地带 climate transition zone 江苏省境内介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北温带季风气候之间的淮北淮河沿岸地区。 3.2 土壤酸化 soil acidification 土壤吸收性复合体接受了一定数量交换性氢离子或铝离子,使土壤中盐基离子淋失的过程,其显著 特征是土壤pH值不断降低。 4 酸性指标及检测方法 4.1 酸性指标 酸性指标见表1。 表1 酸性指标分级标准 酸性程度 极强酸性 强酸性 酸性 弱酸性 中性 pH < 4.5 4.5~5.5 5.5~6.0 6.0~6.5 6.5~7.0 4.2 土壈 pH 测定 1 DB32/T 3345—2017 按照NY/T 1121.2方法测定。 5 防治技术 5.1 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合理施用化肥,减少化学氮肥用量。化学肥料用量,按NY/T 1118方法,测土配方 施肥确定;化学肥料施用方法,应按NY/T 496要求,合理施用。本措施与5.2、5.3措施中一种或几种同 时使用,效果更好。 5.2 秸秆还田 5.2.1 秸秆堆制腐熟后还田 5.2.1.1 配制母液 堆制腐熟350kg秸秆所需“母液”,由20L水、1kg过磷酸钙、5kg尿素和腐熟剂0.7kg混合而成。 5.2.1.2 平整堆腐槽 平整面积为长2m×宽1.5m的堆腐槽(深约10cm),四周起垄呈槽型,铺上塑料薄膜。塑料薄膜比槽 体四周长20cm~30cm,草堆体积约为:长2m×宽1.5m×高2m。 5.2.1.3 逐层堆制 第一层秸秆,将秸秆平铺在塑料膜上,高约0.5m左右,将配好的“母液”约1L倒入另一桶20L水中, 搅匀配制成溶液,然后均匀泼洒在铺好的秸秆上,并连续将3桶(20L×3)溶液均匀泼洒到第一层秸秆 上。继续加第二层秸秆至1m,连续将4桶(20L×4)溶液均匀泼洒到第二层秸秆上。再加第三层秸秆至 约1.5m高,连续将6桶(20L×6)溶液均匀泼洒到第三层秸秆上。加第四层秸秆至约2m高,连续将6桶 (20L×6)溶液均匀泼洒到第四层秸秆上。最后用塑料布铺盖草垛,与底部塑料布连接无缝隙,并用槽 底土压实,密封草垛。 5.2.1.4 腐熟还田 完全腐熟后撒施还田。 5.2.2 秸秆撒施腐熟剂直接还田 采用麦秸全量机械化灭茬还田应用腐熟剂技术模式。小麦机械化收割时,加载秸秆粉碎装置,将小 2 麦秸秆切成8cm~10cm长,并均匀平铺于田面、撒施腐熟剂(30kg/hm 兑细土撒施,可以与肥料混合施 用)、施肥,然后用旋耕机旋耕。 浅水旋耕,在机械旋耕过程中要使80%以上的麦秸埋入土壤中。补施氮肥。每亩还田300kg秸秆时, 基肥需施尿素10kg左右,5d~7d后施苗肥尿素15kg左右。水稻田水浆管理采用干湿交替的模式调水控气, 泡水1d~2d,通气2d~3d,应该及时脱水通气,促进根系生长。 5.2.3 秸秆留高茬机械还田 秸秆留高茬粉碎还田。留茬12cm~15cm,秸秆还田耕整地机械化作业,碎土、深埋、覆盖一次性完 成。腐解过程中,补施一定量的氮和磷,全量还田时,补充3kg~4kg纯氮或1kg左右纯P2O5,以速效肥料 为主。 2 DB32/T 3345—2017 5.3 增施有机肥 5.3.1 农家肥 应充分腐熟,拌匀、撒施、深施或穴施,施肥深度10cm~20cm,亩施1000kg~2000kg,连续施用3 年以上。 5.3.2 商品有机肥 潮土、黄棕壤亩施用量400kg~500kg,水稻土亩施用量300kg~400kg,拌匀、深施,连续施用3年 以上。 生物有机肥配合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施用,大田作物每亩施用生物有机肥40kg~120kg,在春、秋整 地时和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一起施入。 应对商品有机肥用量进行等当量化肥换算,补施化肥时,亩均总施用量减去等当量商品有机肥施用 量,即为化肥补施量。 5.4 紫云英种植 5.4.1 选种 播种前晒种1d~2d,并用5%~10%的食盐水选种,去除秕粒、菌核、杂质,再用水冲净,晾干。 5.4.2 浸种 浸种前,将种子放在松紧度适宜的小型碾拌机中滚碾,去除种子腊质层,以提高种子吸水速度和发 芽率。种子用5%的腐熟稀人尿浸种8小时,或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浸种10h~12h,或用0.1%~0.2% 的钼酸铵溶液浸种12h~24h,浸足时间后捞出晾干,用根瘤菌或钙镁磷肥拌种后即可播种。 5.4.3 开沟 在播种前,田块四周开好沟,除围沟外,一般每隔4米~5米左右开一条直沟,形成“十”字沟或“井” 字沟,做到沟沟相通,排灌自如,田土沉实,田面不积水,粘重土壤排干水后播,砂壤土播前保持土壤 水分3cm~4cm,播后自然落干。 5.4.4 播种 若在生长旺盛的单季晚稻田播种,应选在晚稻收割前20d~25d播种,以利于水稻成熟和草籽出苗、 生长。播种时田间保持湿润状态。一般亩播种量为2kg左右,按田定量,分畦匀播,落子均匀。 5.4.5 施肥 紫云英第一真叶出现时,施用硫酸钾肥每亩5kg~10kg,另外亩用250kg~300kg稀薄粪水,结合抗 旱浇施,充分利用冬前温光条件,加速幼苗生长。12月上中旬,每亩施土杂肥400kg~500kg加过磷酸钙 25kg~30kg,以增强抗寒能力,减轻冻害。开春后2月中旬到3月上旬,每亩追施尿素2kg~4kg,叶面喷 施0.2%硼砂溶液2次。 5.4.6 翻沤 盛花初荚期为适宜翻沤期,最好控制在60%~70%开花时翻耕,每亩绿肥压青量1500kg为宜,可根据 土壤肥力或砂、粘状况适当调整压青量。翻压时同时每亩撒施15kg~20kg石灰,促进加速腐蚀。 5.5 石灰调理剂施用 3 DB32/T 3345—2017 5.5.1 施用种类 因地制宜选择碳酸盐类、氧化物等石灰类土壤调理剂。土壤养分含量不高,具有养分调节需要的, 应选择碳酸盐类调理剂;用于强酸性土壤调理的,应选择氧化物类调理剂,快速中和土壤酸性,但不宜 长期适用,以免土壤板结。 5.5.2 施用用量 根据酸性土壤中和目标,土壤质地,改良20cm耕层土壤施用石灰参考量见表2。 表2 2 石灰调理剂施用量(kg/hm ) pH 砂土 砂壤土 壤土 粘壤土 粘土 4.5 增至 5.5 675 1200 1800 2700 3300 5.5 增至 6.5 975 1650 2250 3150 4200 5.5.3 施用时间 在作物收获后与栽种前施用,应尽早施用,尽可能远离播种期。由于石灰改土效果可维持3年左右, 所以隔年再测试土壤pH,以决定是否需再补充。 5.5.4 施用方式 与土壤混匀、深施,宜与有机肥混合施用。 5.6 综合防治 有酸化趋势的弱酸性、中性的土壤,采用5.1~5.4方法防止土壤酸化。酸性土壤用5.5方法治理。 气候过渡地带以南推荐使用紫云英种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32-T 3345-2017 气候过渡地带土壤酸化防治技术规范 江苏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2:21:1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