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77.120.30
CCSH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121.8—2024
代替GB/T5121.8—2008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氧、氮、氢含量的测定
Methodsforchemicalanalysisofcopperandcopperalloys—
Part8:Determinationofoxygen,nitrogenandhydrogencontents
2024-04-25发布 2024-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5121《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的第8部分。GB/T5121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
———第2部分:磷含量的测定;
———第3部分:铅含量的测定;
———第4部分:碳、硫量的测定;
———第5部分:镍含量的测定;
———第6部分:铋含量的测定;
———第7部分:砷含量的测定;
———第8部分:氧、氮、氢含量的测定;
———第9部分:铁含量的测定;
———第10部分:锡含量的测定;
———第11部分:锌含量的测定;
———第12部分:锑含量的测定;
———第13部分:铝含量的测定;
———第14部分:锰含量的测定;
———第15部分:钴含量的测定;
———第16部分:铬含量的测定;
———第17部分:铍含量的测定;
———第18部分:镁含量的测定;
———第19部分:银含量的测定;
———第20部分:锆含量的测定;
———第21部分:钛含量的测定;
———第22部分:镉含量的测定;
———第23部分:硅含量的测定;
———第24部分:硒、碲含量的测定;
———第25部分:硼含量的测定;
———第26部分:汞含量的测定;
———第27部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28部分:铬、铁、锰、钴、镍、锌、砷、硒、银、镉、锡、锑、碲、铅和铋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
子体质谱法;
———第29部分: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测定。
本文件代替GB/T5121.8—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氧含量的测定》,与
GB/T5121.8—200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氧的测定范围,将“0.00030%~0.11%”更改为“0.00030%~0.600%”(见第1章,2008年
版的第1章);
b) 删除了石墨套坩埚示意图(见2008年版的图1);
ⅠGB/T5121.8—2024
c) 增加了惰性气体熔融-热导法测定氮含量的方法(见第4章);
d) 删除了仪器示意图(见2008年版的图2);
e) 增加了惰性气体熔融-红外吸收法或热导法测定氢含量的方法(见第5章);
f) 增加了试验报告(见第6章);
g) 删除了质量保证和控制(见2008年版的第9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
五研究所)、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中金岭南铜业有限责
任公司、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
浙江省冶金产品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有色金属工业技术监测中心
有限公司、中色正锐(山东)铜业有限公司、聊城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山东品冠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
司、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绍文、刘攀、张砚博、胡家彦、王士东、韩知为、袁丽丽、王长华、庄艾春、程列鑫、
俞耿华、冯丹、朱云、郭丽丽、张克、刘光辉、岳好峰、员阿朋、张毅、徐艳燕、任民、刘若彤、罗铁础、余锡孟、
华杰、张惠琳、顾博、唐玉秋、陈倩倩、赵芙蓉、孔洪涛、陈雄飞、沈方红、徐晨曦。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85年首次发布为GB5121.8—1985,1996年第一次修订,2008年第二次修订;
———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ⅡGB/T5121.8—2024
GB-T 5121.8-2024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 氧 氮 氢含量的测定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2-19 13:27:1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