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119800.6
(22)申请日 2022.09.15
(71)申请人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 大学第
一附属医院)
地址 210029 江苏省南京市广州路3 00号
(72)发明人 李欣彤 于涵洋 管晓翔 张泽
魏东瀛
(74)专利代理 机构 南京鑫之航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特殊普通 合伙) 32410
专利代理师 姚兰兰
(51)Int.Cl.
A61K 47/54(2017.01)
A61K 31/4439(2006.01)
A61K 31/713(2006.01)
A61K 31/519(2006.01)A61P 35/00(2006.01)
C12N 15/115(201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非天然核酸适体的PROTAC的制备
方法及其在三阴性乳腺癌治 疗中的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非天然核酸筛选和乳腺癌靶向
治疗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非天然核酸适体的
PROTAC (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 的制
备方法及其在三阴性乳 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本发
明首先利用体外筛选技术鉴定出能够结合c ‑
Myc/Max二聚体的苏糖核 酸(TNA)适体, 连接天然
结合c‑Myc的E box DNA序列, 形成二价亲和分
子, 进一步连接泛素连接酶E3的配体, 构建T NA适
体‑E box‑E3配体复合物 (TEP) , 该复合物特异性
诱导c‑Myc降解。 当与palbociclib联用时, TEP高
效抑制了三阴性乳腺癌小鼠中肿瘤的生长。 与现
有的小分子抑制剂比较, 本发明中的基于非天然
核酸的PROTA C分子亲和性更高, 在使用剂量更小
的情况下, 仍具有高效的抗肿瘤效果。 TNA的引入
增强了复合物的亲和力、 生物稳定性和靶向性,
更适用于体内应用, 为T NBC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
的策略。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1页
CN 115475252 A
2022.12.16
CN 115475252 A
1.一种基于非天然核酸适体的PROTAC复合物分子, 其特征在于: 包括结合c ‑Myc/Max二
聚体的非天然核酸适体、 天然结合c ‑Myc/Max的E box DNA 序列、 以及一个招募E3泛素连接
酶的小分子配 体。
2.根据权利 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非天然核酸适体的PROTAC复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的非天然核酸为苏糖核酸TNA。
3.根据权利 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非天然核酸适体的PROTAC复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
E3泛素连接酶配 体为泊马 度胺Pomal idominde。
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非天然核酸适体的PROTAC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体外筛选非天然核酸适体; 对富集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 挑选
拷贝数高的序列进行亲和性测试; 连接非天然核酸适体、 E box DNA和E3泛素连接酶配体,
即制得靶向降解c ‑Myc的、 基于非 天然核酸的PROTAC 。
5.根据权利 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非天然核酸适体的PROTAC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体外筛选非天然核酸适体包括以下步骤:
1)以生物素标记的DNA随机文库为模板, 体外 “转录”合成非天然核酸文库, 通过链霉亲
和素树脂分离, 乙醇沉淀法收集非 天然核酸文库;
2)体外构建c ‑Myc/Max二聚体, 与非天然核酸文库孵育, 非天然核酸文库与c ‑Myc/Max
的摩尔比为第一轮1:1, 第二轮2:1, 第三轮10:1, 通过毛细管电泳进行分离, 毛细管进样体
积为11 nL, 回收与c ‑Myc/Max结合的非 天然核酸组分;
3)以回收到的组分为模板, 使用非天然核酸聚合酶将非天然核酸 “逆转录”为DNA序列,
用于下一轮筛 选。
6.根据权利 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非天然核酸适体的PROTAC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亲和性测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带有E box增强子序列的引物, 以DNA序列为模板, 在非天然核酸聚合酶催化下,
“转录”合成带有E box序列的非 天然核酸序列;
2)通过链霉亲和素柱分离非 天然核酸‑E box链;
3)将带有E box序列的DNA作为互补链, 与非天然核酸 ‑E box链进行退火, 形成杂交双
链;
4)将上述 的杂交双链与c ‑Myc/Max二聚体孵育30 min, 利用8%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
胶电泳分析混合物, 在80 V恒压及冰浴条件下, 电泳1 h, 分析亲和性强弱。
7.根据权利 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非天然核酸适体的PROTAC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E3泛素连接酶配体连接到非天然核酸适体的E box的末端的具体方法为: 利用酰胺化反
应将E3泛素连接酶配体连接到非天然核酸适体的E Box的末端, 形成非天然核酸 ‑E box‑E3
泛素连接酶配 体分子。
8.根据权利要求1 ‑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非天然核酸适体的PROTAC的应用, 其特
征在于: 所述非 天然核酸PROTAC应用于抑制三阴性乳腺癌增殖。
9.根据权利 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非天然核酸适体的PROTAC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利用
阳离子脂质体纳米粒子包裹CDK4/ 6抑制剂或TEP, 进行 药物联用。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475252 A
2一种基于非天然核酸适体的P ROTAC的制备方 法及其在三阴性
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非天然核酸筛选和乳腺癌靶向治疗领域, 尤其涉及 一种基于非天然核
酸适体的PROTAC的制备 方法及其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乳腺癌是发病率第一, 死亡率第二的恶性肿瘤。 其中,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侵袭性强、 复发率高、 临床预后差。 因缺少可利用的有效
靶点, 治疗药物的选择十 分有限。 许多在其他乳腺癌亚型中具有较好疗效的靶向药物分子,
在TNBC的治疗中响应率较低。
[0003]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c ‑Myc是TNBC潜在的治疗靶点。 c ‑Myc是一类癌基
因, 在超过50%的人类癌症中高表达。 c ‑Myc与其相关因子X(Max)共同作用结合DNA增强子
原件结合DNA增强子原件(E box, 5’ ‑CAC[G/A]TG ‑3’), 调节下游参与细胞的增殖、 分化、 凋
亡以及血管生成的靶基因的转录。 在TNBC中, c ‑Myc的高表达与TNBC预后差相关, 因此, 靶向
抑制c‑Myc可能为TNBC提供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
[0004]目前报道的靶向c ‑Myc抑制剂主要为小分子抑制剂, 其作用机制是阻断c ‑Myc与
Max的相互作用, 从而阻断转录功能。 然而, c ‑Myc是一类天然的无序蛋白, 缺乏小分子可以
利用的识别位点, 寻找直接作用于c ‑Myc的小分子抑制剂是国际上药物研发的难点, 目前已
经报道的c ‑Myc的小分子抑制剂活性普遍较低, 特异 性差, 毒性高, 进入临床 应用较为困难。
核酸适体是一类具有靶向功能的生物大分子, 可以利用的结合位点更多, 经过化学修饰的
非天然核酸具备区别于天然核酸的化学结构, 可以增强核酸分子的生物稳定性, 是新型 的
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分子 工具。
[0005]核酸适体与靶标结合通常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为了实现适体在体内与靶标形成多
次转换对应的关系, 可以借鉴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
PROTAC), 在适体的序列末端通过化学手段连接一个泛 素连接酶的配体, 在细胞内招募泛 素
连接酶, 对临近的蛋白进行泛素化标记, 从而诱导蛋白质降解。 在这个过程中, 由于核酸适
体‑泛素连接酶配体复合物不会被降解, 所以一个核酸适体 ‑泛素连接酶配体复合物可以诱
导多个蛋白的降解。
[0006]综上所述, 利用体外筛选技术分离可以靶向c ‑Myc/Max二聚体的TNA适体, 并在筛
选文库中引入E box DNA序列, 竞争性抑制c ‑Myc/Max复合物与靶基因的结合, 同时利用内
源蛋白酶体降解途径, 诱导c ‑Myc/Max二聚体降解, 实现抑制活性与诱导降解的双功能, 在
体内体外抑制TNBC增殖, 为TNBC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c ‑Myc小分子抑制剂的特异性差, 毒
性高的问题, 提供一种基于非天然核酸适体的PROTAC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三阴性乳 腺癌治疗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15475252 A
3
专利 一种基于非天然核酸适体的PROTAC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5:25:19上传分享